恭喜國網中心學研用戶,榮獲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
為表彰產官學研各界使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的研發服務平台做出頂尖的科研成果,國研院徵選第五屆「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
國研院是國科會轄下的財團法人,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國科會推動全國科技發展,以「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為四大任務,促成科學創新及技術突破。國研院轄下的7個研究中心除建置國內大學難以單獨購置的貴重軟硬體設施外,更搭配專業人才與技術,設立各種研發服務平台,協助學研界研發尖端科技。
其中,國網中心學研用戶獲得優等獎的團隊有二支,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包淳偉研究員,以及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張泰榕教授獲得。
包淳偉研究員團隊使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的「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開發「結合機器學習與材料模擬,解構複雜化學材料的結構秘密」。高熵合金是近年來極度受到重視的新穎材料,然而其化學組成及其相應的微結構極為複雜。團隊以理論模擬結合實驗結果,成功破解了鈷鎳鉿鈦鋯高熵合金的原子結構,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並訓練能夠高效率還原量子化學計算結果的機器學習模型,來進行大尺度的機械性質模擬,首發現該合金獨特的機械性能與微觀結構的關聯,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為將來藉由高性能計算開發新穎複雜材料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國研院蔡宏營院長(中)頒發優等獎給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包淳偉研究員,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張泰榕教授團隊使用國網中心「台灣杉三號超級電腦」,開發「新穎拓樸材料預測」。拓樸材料預測是未來拓樸絕緣體、拓樸超導體、量子電腦等前瞻技術研究的重要基礎,團隊的研究內容橫跨拓撲材料、量子異常霍爾效應、非線性電性、反鐵磁二極體與自旋閥等新型量子態,多篇論文刊登於《科學》(Science)、《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物理評論B》(Physical Review B)、《今日材料:物理》(Materials Today Physics)等頂級期刊,展現出團隊在計算凝態物理與材料科學的理論能力,且具備針對新奇量子現象提出模型與預測之能力,為未來在化學與生醫材料系統中的拓撲電子設計或智慧感測應用奠定紮實基礎;同時部分工作以實驗驗證材料設計的可行性,亦顯示其具備實用化的潛力。
國研院蔡宏營院長(中)頒發優等獎給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張泰榕教授,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獲得佳作獎的四支團隊分別是: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劉建良教授團隊,使用國網中心「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開發「基於高速運算平台之深度學習多重應用:動態排程、智慧醫療與再生能源預測」;陽明交通大學光電系統研究所崔容滿教授團隊,使用國網中心「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開發「融合理論建模與實驗創新以推動新興燃料電池技術發展」;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李奕霈副教授團隊,使用國網中心「台灣杉三號超級電腦」,開發「結合量子化學與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材料與化學設計的創新突破」;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林傳堯研究員團隊,使用國網中心「台灣杉三號超級電腦」,開發「高解析度空氣品質預報及診斷模式之發展與應用」。
國研院邱佳松主秘(中)頒發佳作獎給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劉建良教授,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國研院邱佳松主秘(中)頒發佳作獎給陽明交通大學光電系統研究所崔容滿教授,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國研院邱佳松主秘(中)頒發佳作獎給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李奕霈副教授,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國研院邱佳松主秘(中)頒發佳作獎給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林傳堯研究員(左2)周崇光研究員(左1),右為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
國研院蔡宏營院長表示,國研院係以「追求全球頂尖、開創在地價值」為願景,在國科會的支持與指導下,建立各種研發服務平台,協助學研界開發頂尖的科研成果,期能創造新興產業,貢獻民生福祉。隨著科學進步,現在新科技的研究越來越複雜而困難,許多前瞻的科技研究,都要依靠團隊合作,並以先進的軟硬體設備做為支撐,而這些正是國研院所建立各種研發服務平台的強項。國研院希望藉由評選頒發「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鼓勵國內學研界更踴躍與國研院合作,使用這些以國家力量建構的研發服務平台,做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