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數位孿生打造智慧港灣新典範 國網中心助攻澎湖漁港管理升級
提升交通便利性與港灣管理效能,向來是離島政府的施政重點。國網中心攜手澎湖縣政府建置「數位港灣三維船舶動態資訊系統」,運用數位孿生技術並結合AI影像辨識與氣象資訊整合等多項創新應用整合概念,協助澎湖推動漁港智慧管理,打造出全國首創的港灣管理解決方案,藉由概念驗證來強化離島漁港營運管理與航行安全,推動港灣管理的數位轉型。
澎湖縣林皆興副縣長說明,澎湖擁有90座島嶼,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最美麗海灣成員之一。轄內共有67座主要漁港,年度總計約有2,800艘船舶、12萬航次的龐大運量,不僅肩負島際交通任務,也是台灣本島對外聯繫的重要樞紐。然而,傳統的漁港管理方式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在船舶調度、泊位分配、安全監控等面向,都面臨效率與即時性的挑戰。例如馬公第三漁港的泊位不足問題,就需以更有效率的空間調配機制,同時滿足漁業作業和觀光遊憩雙重需求。
為協助澎湖引進數位智慧管理挑戰,「數位港灣三維船舶動態資訊系統」透過建立數位孿生場景,導入AI技術與公部門資訊整合,打造數位孿生環境。在功能面向上,系統整合氣象局的風速風向、雷達回波圖、動態洋流等即時資訊,提供完整的海況監測。AI影像辨識技術可即時掌握船舶進出狀況,自動統計進出港數量。系統的航行模擬功能可依據即時氣象與海況資訊,提供最佳進港路徑建議,降低對引水員的依賴。此外,系統導入電子圍籬概念,可即時標示危險海域或演練區域,主動發送預警通知,確保航行安全。這些智慧化功能大幅提升漁港管理效率,能降低高達30%以上人力成本,並強化航行安全管理。
在此計畫中,國網中心以空間資訊建模、船舶GPS軌跡、天候等數據串接運算、AI辨識等關鍵技術支援。透過高效能數位孿生平台的建置,協助澎湖縣政府實現漁港智慧化管理。在實務應用上,系統支援24小時即時巡查功能,管理人員可在系統上直接監控港區狀況與船隻監控,並視船隻進出港狀況調配泊位。系統整合的氣象資訊,除了支援航行模擬,也可用於緊急事件應變,例如颱風來襲時提前預警,協助船隻及早返港避險。所有營運數據都會被系統自動記錄與分析,作為未來漁港擴建與規劃的重要參考依據。
澎湖縣以此案例獲得2024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後,林皆興副縣長表示,對於漁港管理,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平台示範基礎。未來能以此概念驗證成果為基礎,推廣至更多漁港場域,打造更完善的智慧港灣管理網絡,並透過數位轉型,提升漁港營運效率與安全性,為台灣的海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整體而言,此系統不僅可滿足漁業需求,也能因應日益增長的觀光遊憩活動,為港灣區域的永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系統累積的大數據除了優化日常營運,也可支援災害防救、海洋保育、港區規劃等多元應用,協助政府進行更精準的決策規劃,創造智慧海洋新典範。

圖說:平台可套疊多種空間資訊,如雷達回波圖

圖說:平台提供航行模擬功能,提供最佳進港路徑

圖說:澎湖縣林皆興副縣長代表受頒2024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